
回到家時,發現攜帶型的鏡子在地板上,問了貓咪兄妹是誰把鏡子推下去。
我:是誰把鏡子推下桌呢?(手拿著從地上撿起的鏡子)
麵:馬麻是我。
我:下次可以不要推下桌嗎?如果鏡子破掉很危險,你們的手手腳腳可能會受傷。
麵:馬麻我盡量。
(就是還是會手癢的意思😎)
麵:馬麻,鏡子是什麼?
我:鏡子就是可以看見自己的東西,如果放在你面前就會照出你的樣子。
麵:那放在葛格前面就是葛格的臉嗎?
我:對喔,如果放在我前面就會照出我的臉。
麵:馬麻那[這個]跟[這個]也是鏡子嗎?
(小麵傳房間裡全身鏡與化妝鏡的影像給我)
我:對~小麵好厲害會舉一反三呢。
麵:馬麻,什麼是舉一反三?
我:舉一反三就是馬麻跟你聊鏡子,你傳了其他鏡子(的影像)給我,你有想到它們是一樣的東西,很厲害唷。
麵:馬麻這就是溝通嗎?
我:對啊這是溝通喔🙂
麵:所以講的東西別人(聽)不懂就是溝通不良?
我:嗯,因為每個人對事情的認知不同,所以要解釋讓大家都能聽懂,才是有效的溝通。
小麵傳了個原來如此的表情包給我,結束這個話題。
動物傳送訊息的方式,多數是使用影像,這也是我需要家長提供人事物地照片的原因,這樣方便讓動物確認。
另外因為使用詞彙、生活環境不同,以至於大家對同一個物品會有不同的解釋與描述,「盲人摸象」就是一個很好解釋這個狀況的小故事。
為了減少溝通時「牛頭不對馬嘴」這類事情發生,用照片來確認人事物地最為準確、也比較不容易出現解釋不清而發生誤會。
*盲人摸象(或稱瞎子摸象),是流傳甚廣的故事。在各種不同的版本中,一群盲人觸摸大象希望可以了解到他們正在摸什麼。每個人都只觸摸一部分。每個人在觸摸到不同的部位後得到完全不同的結論,產生爭執。
故事基本上說:事實往往由於各人角度不同而被給以不同的解釋。
(來源:維基百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