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網路上有著對特定品種動物獨特習性的說明,例如小型犬比較愛講話、神經質,哈士奇有時候既傻又天,雖然這些特性並非絕對,我也不喜歡把這種既定印象帶入每次的個案中,但隨著溝通過的動物數量越多,還是可以歸納出某些共同的習性。
以柴犬來說,比較容易被看見的特質是獨立、愛乾淨、固執、傲嬌,江湖傳聞養柴犬就像養貓,因為某些習性跟貓還挺相似的,可愛的柴柴也被許多溝通師一致認同有著「狗的外表,貓的靈魂」啊~
以下對話 QQ(化名)雖然沒有直接參與,但在聊天的過程中有同步給我畫面。
(我收到 QQ 給的畫面,然後轉換成文字敘述給家長聽。)
家長:為什麼我們到家 QQ 都不會來迎接啊?
我:咦?我有看到 QQ 去迎接你們啊~但是 QQ 起身打完招呼然後就回原位繼續躺好。
家長:呃……對啦,我們到家他會過來一下,然後就回去啦。
我:嗯,對啊,所以 QQ 沒有不迎接你們啊~
家長:可是……我朋友家的狗不是這樣,主人回到家狗狗會很興奮在旁邊繞啊繞的。而且我們叫他的名字他也不會過來。
我:你們在叫 QQ 的時候,QQ 有抬頭看你們,或者耳朵動動或尾巴甩甩,對嗎?
家長:對,他會看我們,可是他不會過來啊。我朋友家的狗叫名字就會過來。
我:每個動物對同一件事的表現方式都不一樣,其實你們希望的 QQ 都有做到,只是不如你們想像中的樣子啊~
家長並沒有嫌棄或埋怨 QQ 的行為,只是很好奇 QQ 為什麼跟朋友家的狗之間差異這麼大。
不過 QQ 的表現,在養貓14年的我眼中,卻是正常不過的事情。
因為貓呢,有時候做出的行為比這些更惡劣呢(稱讚意謂)(沒有比較沒有傷害)
我後續有好好跟家長的說明,因為每隻狗狗的個性不同,QQ 的回家迎接的行為的確比較像貓會做的事,但這並不代表 QQ 不愛你們,而是 QQ 習慣的迎接模式跟其他狗狗不一樣罷了。
我自己目前是兩貓一狗,的確中狗比起大小貓來說,是活潑許多,甚至可以說得上是過動,隨call即到,無論距離多遠一定飛奔而至,但我很清楚這並不代表所有的狗狗都是同一個樣子啊。
狗應該是什麼樣子,應該要有什麼樣子的反應,為什麼別人家的會但我家的不會?
當有這些想法時,是否陷入了比較的心態呢?
每一位動物都是獨立的個體,就算同個父母生出的小孩,也可能有著截然不同個性。當然,大多數狗狗是熱情的沒錯,但不能因此說冷靜的狗狗好像怪怪的啊(笑)
另外,有些行為其實動物有做到,但因為不如心中預期所以被當成沒做,這些事當事者被問到會覺得傻眼、生氣或無奈(我明明有做為什麼你說沒有)。
此時並非一味要求溝通師跟動物說,要努力做到家長心中預設的標準,是否應該站在動物的角度思考一下,你所設定的標準對動物來說,是不在行所以無法達成,亦或是標準線太高而搆不著邊呢?
包容不同物種間的獨特性,不管是外表、個性或是行為,觀察並嘗試欣賞那些與自己不同的獨特性。
動物溝通師在此的角色,是擔任翻譯交流的媒介與橋梁,讓動物與家長能了解對方的心意,不因為與語言的隔閡造成誤解,藉由溝通,進而協調出最適合彼此且和諧的相處模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