動物溝通是一種直覺,每個人與生俱來都有能與萬物溝通的能力。
直覺溝通類似心電感應,也可以說是彼此間能量交換,透過各種感官(眼看、耳聽、鼻聞、舌嘗、身感、意念)傳遞訊息與情緒,再經由動物溝通師翻譯成人類可理解的語言及文字。
動物溝通藉由對話,了解照顧者與動物雙方的心意,促進彼此的和諧,並非單方面要求動物改變、或強迫動物配合人類觀念與想法。溝通是為了讓彼此的愛能相互傳遞,沒有遺憾。
動物溝通/寵物溝通,是家長與同伴動物了解彼此的其中一種方式,藉由動物溝通師的翻譯心聲、傳達訊息與對話,更能理解對方的心與所思所想。
但許多家長會有疑問,究竟什麼時候需要找動物溝通師與同伴動物聊天呢?
以下歸納出幾種適合溝通的時間點,以及預約動物溝通間隔長短,供各位家長參考。
什麼時候容易受到驚嚇?
遇到環境變化與沒聽過的聲響(鞭炮、突然的巨大聲響、其他動物的叫聲、陌生人的靠近或觸碰),或者是突如其來的意外(天災、地震、車禍、跌倒、割傷、撞傷),還有人生的低潮(詐騙、失戀、失婚、被資遣、親友過世)而造成的驚慌緊張。